服装工程学院讯(撰稿:钟慧敏) 为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6月29日,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工程学院“寻裳”志愿服务队走进冈上镇冈上村,以“情暖童心”为主题,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了一场融合科学实验、安全教育、非遗手作的公益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留守儿童参与,志愿者们用青春热忱播撒知识火种,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社会关爱,收获了成长的力量。
一、科学实验启智:让留守儿童触摸知识的温度

上午9:00,乡村课堂里传来阵阵惊叹声。志愿者针对留守儿童课外教育资源匮乏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四大互动实验项目。在空气压水的实验中,孩子们首次亲手操作简易装置,目睹大气压让“水往高处流”的神奇现象,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好奇。瓶子吹气球实验里,小苏打与醋的化学反应使气球自动膨胀,志愿者用童趣化的语言讲解原理,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小球带电起跳实验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让轻质小球在静电作用下跳跃,孩子们争相尝试,在游戏中解锁物理奥秘。神奇纸巾与水中烟花实验则以色彩扩散模拟“烟花绽放”,用防水纸巾展示材料科学,激发孩子们对日常现象的探究欲。
“这是我第一次做实验!”留守儿童小怡兴奋地说。志愿者以“做中学”的方式,将课堂的科学启蒙带到乡村,为孩子们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窗口。
二、防溺教育护航:为留守儿童筑牢安全防线

针对留守儿童暑期监护薄弱的现状,志愿者们围绕“防溺水六不准”开展了沉浸式教育。在角色扮演环节,志愿者们还原了“私自下水游泳”的惊险场景,孩子们意识到“野外水域暗藏危机”。情景剧表演再现“擅自结伴游泳”的悲剧,打破了“结伴即安全”的认知误区。在安全小侦探游戏中,孩子们在图片找茬中识别“无监护游泳”“野泳水域” 等隐患,将“六不准”安全准则牢记于心。“老师说遇到危险要找大人,不能自己下水救人!”留守儿童小新认真复述着知识点,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个孩子心中。
三、非遗拼布传情: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在非遗拼布体验课上,志愿者们化身文化传承者,为留守儿童讲述拼布艺术的千年脉络与地域故事。在实操环节中,彩色碎布、针线包成为孩子们手中的“魔法道具”,他们在志愿者“一对一”的指导下,从裁布、画图到缝制,亲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拼布作品。留守儿童小美将碎布拼成“全家福”图案,她说要把它送给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
志愿者们以针线为媒,让留守儿童在传统工艺中感受文化魅力,既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心中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作品合影,笑容里盛满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被关爱的温暖。
从实验台的探索到针线间的专注,从安全知识的牢记到文化作品的创造,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工程学院的学子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留守儿童搭建了一座连接外界的桥梁,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情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