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劳动教育‖聆听劳模故事,传承劳动匠心

发布时间:2025-09-23浏览次数:

服装工程学院讯(撰稿:刘蕊)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9月23日晚上7:00,服装工程学院组织师生观看了《皮进军,传承劳模工匠精神,领航青春奋进之路》直播课。

皮进军,是全国劳动模范,就职于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干劲,成为港口装卸作业的行家,带领装卸大队创造了六十六项绝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带领团队共创造一千一百余项科技创新成果、二百多项国家实用性专利和七项国家发明专利,累计为港口创收4.2亿元,节约支出2.8亿元,同时助力实现港口装卸工人劳动强度减轻和工作效率提升的革命性变化,为港口转型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皮进军分享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来自山沟沟里的农民工在港口码头上读懂并践行“劳动”的分量、“工匠”的温度,走出他的奋进之路。他讲到,从山沟沟里到大码头,命运不会辜负拼命奔跑的人。皮进军小时候家里贫穷,全家八口人仅靠着山沟沟里的3亩6分地过着穷苦日子,因此16岁的他只能辍学四处打工。过了几年,命运的转折点出现了他的19岁,皮进军成了青岛港的一名普通装卸工,从此点亮了他人生的梦想,他深知工作来之不易,面对各种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由于工作强度大,许多和他一起来的农民工坚持不住,离开了那个工作岗位,但是皮进军咬牙坚持了下来。师傅们赞赏他的坚持和努力,自愿教他装卸技能,后面皮进军靠自己的努力当了班长,成为了公司装卸生产的“行家里手”。他表示,技能是练出来的,本事是拼出来的,不管将来干哪一行,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学习、不钻研、不奋斗,只要大家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就一定能在平凡工作中,绽放自己的人生精彩。

不仅如此,面对时代进步,皮进军深知新时代产业工人要善于运用“两个脑子”。皮进军在工作中逐渐发现仅靠力气干装卸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了,于是他钻研出许多个“省时省力小妙招”,工友们见到他都会玩笑似地喊他“点子王”。皮进军用自己的智慧荣获了“感动青岛十大人物”“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深刻感受到,在当今时代,要想干好活,就得靠两个脑子,一个是“人的智慧”,要多用和勤用脑;还有一个就是“电脑”,要跟上时代发展,就离不开信息化手段。

“一个人强”到“一群人赢”,劳动精神里蕴含着“传帮带”的温度。在长久的装卸作业中皮进军深刻体会到,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协作和集体的智慧。在许多装卸作业中,他带领团队屡创高效佳绩,还激发了全公司职工的工作热情。不仅如此,皮进军表示不仅要把本事学到手,更要把精神传下去,一个人优秀不算啥,一群人的优秀才能干成大事。多年来,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把自己掌握的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于是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精湛、作风过硬的优秀人才,这更加坚定了他传承劳模工匠精神的决心。

   最后,皮进军送给大家一段话:无悔青春的答案就是在“实干”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技能不分三六九等。要肯下“笨功夫”、要敢啃“硬骨头”、要常怀“感恩心”,解决一个难题,你就前进一步。

分享到了尾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老工匠手中精准到毫米的量具,是劳模在车间里日夜钻研的身影,是每个普通人在岗位上全力以赴的模样。往后的日子里,愿今天听过的故事能化作前行的光,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里,以劳动为笔,以坚守为墨,把“工匠精神”刻进每一份作品,把“劳动精神”融入每一次付出,把“劳模精神”当成心中的标尺。相信当无数微光汇聚,定能照亮更多人奋斗的路,让“三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更繁盛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