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程学院讯(撰稿:郑晓晓)为进一步弘扬传统非遗文化,发展延续中华非遗之美,在实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赓续中华民族精神,5月23日下午4:00,服装工程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在主教楼128教室开展了“古染浸染未来,非遗点亮生活”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蔡燕萍主持。

首先,全体成员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论述》中关于“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的内容。 随后,服装工程学院“一染迁华”团队负责人沈金萍结合PPT,详细介绍扎染这一国家级非遗技艺的历史脉络,从秦汉“绞缬”工艺到唐代“扎染屏风”的兴盛,再到白族“风花雪月”纹样的独特美学,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传统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内涵。

实操环节,同学们分组领取了纯棉布料、橡皮筋、板蓝根染料等工具。同学们发挥创意,有的用“蝴蝶扎”制作领口花纹,有的以“放射扎”设计裙摆图案,白坯布在蓝靛染液中历经“三浸三晾”,逐渐呈现出青碧、藏蓝、黛紫等层次丰富的色彩。
蔡燕萍表示,服装工程学院具有学院自己的专业优势,这一优势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依托,同学们要以专业为桥梁,将课堂所学的面料知识、制版工艺与扎染非遗技艺融合,在传统扎染的“绞缬”技法中探寻现代服饰设计的创新路径,让千年非遗在专业实践中绽放新光彩。

通过这次非遗扎染主题党日活动,同学们对“扎染”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了更为立体的认知。大家不仅学习了洗布、扎花、染制等工艺步骤,更在亲手捆扎、浸染布料的过程中,见证了白布经蓝靛淬炼后绽放的独特纹样。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动手热情与创新思维,当拆开线绳看见随机生成的“冰裂纹”“放射纹”时,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传统工艺“人工与天意共生”的魅力,在实践中触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非遗之美真正浸润心灵、启迪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