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 “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究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把读书列为一项仪式,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就呼吁众人静坐以读,读书是一种艺术,而非义务。
今天有众多来自服装工程学院的学子给我们分享他们最近在阅读的好书。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是部专题文集,收录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间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其中16篇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明确的“指定书目”,前段时间学校党委给各位党员同志下发了该本书籍,党员学子纷纷认真研读。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收获。


学习片段感悟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分享者:钟雨萍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同志,我们要坚持做到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用青春之火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关于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分享者:黄勇
一方面,我们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虽然改革开放前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遭遇了一些重大曲折,但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毕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条新路既摆脱了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老路,又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区别。它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根本方向。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分享者:王欣敏
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读书日,我们应该拿出一本书,学习书中的知识,领会书中知识的奥妙,今天,在这个特色的日子里我学习了党史的相关内容,对党的知识做了深度的解读。
习近平同志在书中说到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得到启迪、获得知识,得到定力。从历史中学习,吸取经验,在历史的长河中提醒自己,铭记着历史。历史是人民的教科书,提醒过去的事情我们不能再犯,我们要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历史中学习更多适合国家适合人民的知识。勿忘国史,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今年也是全年学习党史的一年,只有深刻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深入研究历史才会对中国共产党有明确的认识启迪,我们党的光荣历史是永远存在的,是不朽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同志讲到,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忘记国家的历史,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
推荐者:桂喆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摘自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报告、谈话、批示和书信等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甚至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本书对于我们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领会,更好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历史总结经验,更好的奋进前行,从党史和总结中结合新时代,发展出适合当下的新思想。
《十八岁》
推荐者:邱志凤
十八岁,是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年纪,它让人想逃离但若干年后却又无比怀念。在那个的年代,整整一代人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作者笔下的文字和画作均略显稚嫩和青涩,但却纯真、质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付出努力,理想是可能实现的。在那个冰天雪地的世界,邹静之和赵大陆在每天繁重的劳动、排练之后,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身边的一点一滴。字里行间跳动的是青春的脉搏,那流畅的速写记录的是年轻的步伐,当年知青们的生活和心态仍在文字和图画中激情流动……
《我与地坛》
推荐者:胡蓉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史铁生先生写的太好了,我初次读的时候,有种想把整本书都抄下来的冲动。他的文字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辞藻,但却充满真诚和包容,直戳人心。第二,在我迷茫不知所措,感到悲伤的时候,每当看到这本书,会不知不觉被他所吸引,我好像就看见了那个地坛,看到了书中的那对老夫妻,那个唱歌的青年,还有那对兄妹...我一直觉得我们读书时就是在扮演书中的过客,观察着别人的生活,体验着别人的喜怒哀乐,看着书中的人得到救赎好像我们自己也被原谅了一样。
这本书曾经在我很崩溃的时期给了我力量,把我带回平静。所以,我想把它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也能找到心中的“地坛”。
阅读能够以记忆的形式伴随一个人的终生。探寻和求索是每个人终生的课题,而阅读之所以被称为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因为它拥有引导人们向真、善、美一步步靠近的磅礴力量。阅读,使承受心灵之苦的人拥有第二生命;让孤独之人有力量抵御内心的孤独,调和情绪上的震荡与创伤;让纷扰的心灵回归宁静,审视自身、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尽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