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衣冠江右——考古与文献学视野下的古代赣鄱地区纺织品文化展”在江西服装学院开幕

发布时间:2025-10-17浏览次数:

古丝绸织绣技艺研究院讯(撰稿:程凯10月17日,一场聚焦古代赣鄱地区纺织服饰文化的大型专题展览——“衣冠江右——考古与文献学视野下的古代赣鄱地区纺织品文化展”在江西服装学院服饰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江西服装学院服饰博物馆与古丝绸织绣技艺研究院共同举办,旨在通过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双重印证,系统梳理与展示赣鄱大地源远流长的纺织技艺与服饰文化魅力。

开幕式现场嘉宾云集,气氛热烈。学校领导来自省内文物考古、历史研究、织造技艺、服饰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的开启。江西服装学院校长贾丽霞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江西的古代纺织品文化历史悠久,脉络绵长,底蕴深厚,既有丰富的文献记载,也有众多的出土实物,曾为中国古代的纺织品文化历史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江西省内唯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府,江西服装学院有责任、有义务来梳理和研究这段历史和文化,向广大公众介绍和宣扬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并汲取前人的智慧,创造出更优秀的江西纺织品文化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本次展览不仅是学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平台,将有力助推纺织服装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本次展览以“考古与文献”为独特视角,精心策划了多个单元,汇集了近百件(套)珍贵展品。展品类型丰富,既有来自赣鄱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如纺轮、织机部件)、织物残片、服饰品,也有大量相关的历史文献、舆图、图谱等复制件,辅以详实的图文说明和部分复原模型、场景。本次展览展示公元3300年前靖安东周墓出土的方孔纱和织锦,到明代藩王墓出土的众多精美服饰从《隋书食货志》中记载的“鸡鸣布”到清代《江西通史》中记载的各州府出产的丝麻制品再从古代水陆贸易推动下的纺织业繁荣,到独具特色的地方服饰习俗与“江右”衣冠风尚的演变,系统勾勒出从周朝至明清时期,赣鄱地区纺织服饰文化的发展脉络与辉煌成就。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古代纺织品的物质形态,更深入解读了其背后的生产技术、经济生活、礼仪制度、审美观念与文化交流。通过考古出土的实物与《豫章记》《江西要览》等地方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生动再现了古代江西先民在植麻、育桑、养蚕、缫丝、织造、印染、刺绣等方面的卓越智慧与贡献,凸显了赣鄱地区作为历史上重要纺织产区之一的独特地位。

据悉本次展览举办期间,主办方还将围绕展览主题,举办系列学术讲座、专家导览、传统纺织技艺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青年学生,共同探寻“衣冠江右”的历史根脉,感悟中华服饰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文化自信与创新灵感。

“衣冠江右”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公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江西古代物质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口,也为江西服装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对推动江西地域文化研究、促进文旅融合与时尚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