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程学院讯(撰稿:付沁雪)为帮助学院2025级新生树立成长标杆,精准助力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提升综合素养,10月28日晚6:00时,服装工程学院在思贤楼三楼报告厅举办了优秀学子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特邀学院马文文、沈金萍、曹怡、黄家馨、邓书敏5位优秀学子进行了分享。
马文文以“从0到1:服务里,见成长”为主题,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分享。他首先简要介绍个人基本情况,随后从学业科研、社会工作、全面发展三个维度,系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在学业上,他始终保持课堂专注求索的态度,以扎实的专业积累筑牢学习根基;在实践中,他秉持笃行不怠的精神,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工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不仅分享了团队协作中的担当意识、面对挑战时的坚韧品格,更传递出对目标的清晰规划能力,生动诠释了“优秀源于日积月累的沉淀与突破”。其经历为新生提供了“平衡学业与实践、在服务中实现自我成长”的宝贵借鉴。

沈金萍围绕“如何结合专业进行校园创业”主题,聚焦“专业与创业的结合点”展开深度解读。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提出差异化创业方向:工科生可依托技术优势开发校园实用小程序,文科生能结合文字功底打造校园文创IP,艺术类学生可聚焦校园设计需求提供定制服务。同时,她系统地拆解了校园创业的核心流程,从需求调研、项目定位到资源整合,逐一给出了实操建议。并分享了规避风险的实用技巧,如如何利用校园政策支持、如何平衡学业与创业精力,还提供了适合不同专业的创业案例参考。她强调,无论是想尝试“小成本试错”的低年级同学,还是计划深耕校园市场的创业者,都需打破“想创业却无方向”的困境,让专业知识真正成为驱动创业的核心动能。

曹怡针对“挑战杯”赛事,展开了细致的解读与经验分享。她首先介绍了“大挑”(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小挑”(创业计划竞赛)的核心差异,“大挑”侧重创新、学术性与应用价值,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需重点关注专利授权;“小挑”则聚焦商业模式、市场前景与团队配置。随后,她分享了极具实用性的备赛技巧:申报书撰写需提炼清晰的技术路线图,核心内容需加粗突出;PPT制作应选用简洁模板,避免文字堆砌;同时需提前准备第三方检测报告、企业应用证明,尽早申请发明专利(3—6个月公开更具竞争优势)。她特别提醒,校赛得分直接影响省赛晋级,每一个备赛环节都暗藏“加分关键”。曹怡的分享为学生参与“挑战杯”赛事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指导,帮助大家明确备赛方向、掌握关键技巧,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黄家馨以“大学成长三重奏:脚踏实地、目标导航、拓展提升”为主题,将个人成长经历与深度思考相融合。她不仅分享了学业深耕时的困惑与突破、实践探索中的收获与反思、人际交往里的温暖与启发,更跳出“经历罗列”的局限,提炼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成长方法论,涵盖高效学习的实用技巧、面对挫折的心态调整方法、未来方向的规划策略,让每一份感悟都具备落地实践的价值。她强调,脚踏实地学习,是应对迷茫最可靠的力量,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既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又要明确目标、积极拓展,实现全面发展。其分享为同学们构建了清晰的大学成长框架,助力同学们在求学道路上找准方向、稳步前行。

邓书敏以“微光引航,让资助之树成林”为主题,分享了作为资助宣传大使的工作经历与感悟。从深入学习资助政策,到主动走进同学中答疑解惑,她始终秉持耐心与热忱:细致梳理奖学金、助学金的申请流程,制作清晰易懂的指南手册;主动关注有需求的同学,开展一对一政策讲解,帮助大家扫清申请障碍;更深入解读资助工作的意义,让受助同学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同时带动更多人加入政策宣传队伍。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资助宣传不仅是政策信息的传递,更是爱心与温暖的接力,旨在让每一份帮扶精准抵达需要的同学,让每一位青年都能在温暖的支持下向阳生长。此次分享不仅普及了资助政策,更传递了“互助互爱”的校园正能量,助力构建温暖和谐的校园氛围。

五位优秀学子结合自身经历,毫无保留地分享了经验与感悟。内容涵盖学业发展、创业实践、赛事参与、成长规划、资助服务等多个维度,为在场的新生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成长指引。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清晰的目标定位、科学的方法策略与持之以恒的努力拼搏。

此次优秀学子分享会,不仅是一次经验传递的交流平台,更是一场凝聚榜样力量的精神洗礼。它有效搭建了新老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新生能够近距离学习优秀学长学姐的成长经验,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学生“见贤思齐、奋勇争先”的学习热情,为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学的班风、学风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服装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将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